读从阅读走向悦读有感
一本好书就犹如一股清泉,不仅清澈明净,而且沁人心脾。读完李桂荣校长《从阅读走向悦读》这本书以后,真的觉得这是一本值得我们一读再读的好书。每一条建议都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,提高水平,给人以启迪,给人以借鉴。那些关于阅读的真知灼见,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、品味、反思。每一章谈一个问题,或长或短,语言通俗易懂,深入浅出。
我一篇篇研读着,一个个问题思考着,各方面的收获太多了,三言两语是讲不清的。这倒颇像该书语言简练而精髓不断的特点。文中生动的实际事例,精辟的理论分析,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,如一汩汩清泉、一丝丝雨露滋润着我的心田。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能力呢?书中五个方面的方法和途径详尽的告诉我们:激发阅读兴趣需要环境氛围营造;培养阅读兴趣需要需要课堂情境创设;发展阅读兴趣需要活动拓展延伸;升华阅读兴趣需要读写融合提升;拓展阅读兴趣需要探究主题阅读。它是阅读教学迷途中的一座"航标"!
当读到《怎样的奖励最有效》这一篇文章时,我觉得获益非浅。现在为了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,许多家长不惜一切想尽办法激励孩子。"下次数学考试得90分,爸爸就给你买个自行车。""每天回家多做5道数学题,妈妈过些天给你买条漂亮的裙子。"……这些话几乎是一些家长的口头禅。在如今,"学习好,便一好百好",家长们为了刺激孩子好好学习,习惯于把物质奖励作为条件,跟孩子谈判。殊不知,却是走错了方向,越努力,效果越差。在有些中小学,也有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好好学习,会自掏腰包,给学生买奖品以此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,但久而久之,教师会在经济等方面出现问题。老师自掏腰包买奖品奖励学生不是不可,但需要明白的是,适度是药,过度是毒。给予学生过度的物质奖励,必然掉入物质奖励的泥淖,使学生产生"物质依赖症",使自己陷入经济危机,适得其反。需要明白的是,奖励不是交易——学生用努力学习的方式或良好的表现,换取老师的物质奖励。也就是说,奖品可以是物质,但奖励不应物质化。
物质奖励尽管有积极的作用,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,但消极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,会让孩子对物质更加期待。孩子的需求是有层次感的,一个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,便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。一旦物质奖励达不到学生的预期,不能满足学生更高层次的需求,那么他们便会失望,其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便会受到影响。由此可见,单纯的`物质奖励不可能达到理想的奖励效果。与其说家长老师采用的是奖励机制,不如说是单一的物质奖励方式。奖品的刺激产生的是"泡沫效应",孩子的"表现良好"只是暂时的,是不稳定的。一旦家长老师按下奖励的"暂停键",学生就会"原形毕露".因此,奖励的方式要多样化、形式要灵活化、奖品要丰富化。
一个人除了物质需求外,还有被尊重、被爱、被认可等精神需求。那么奖励的方式除了物质奖励外,还有精神奖励。精神奖励比物质奖励往往更重要更有效,因为精神需求是更高层次的需求。更为重要的是,奖励也是教育的一种方式,而精神奖励与教育的本质相吻合,是唤醒和点燃。只有那些能够满足孩子精神需要的奖励,才会唤醒孩子沉睡的心,才会点燃孩子追求进步心中的火种,从而使孩子产生获得感和成就感。
单纯采用的某一种奖励方式,是奖励的窄化;执意采用一成不变的奖励方式,是奖励的僵化。无论窄化还是僵化,都是走进了奖励的误区,弱化了奖励的作用。正确的奖励原则是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结合,精神奖励为主,物质奖励为辅,适时、适度、适合。奖励孩子,家长老师不仅要尽"力"而为,更要尽"智"而为。所谓的尽"力"而为,就是自掏腰包奖励孩子时,要量力而行,不要给自己制造经济压力,造成负担,更不要将奖励物质化,误导孩子为奖励而学习。所谓的尽"智"而为,就是家长老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,不断创新奖励办法,让每一种奖励形式或奖品有创意,给孩子新鲜感,成为点燃孩子的"火把".
奖励也是一门艺术,是有讲究的。无论采用哪种奖励方式,最初可以持续地强化,达到一定效果后,则可以逐步地弱化,直至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。教是为了不教。同理,奖励是为了不奖励。只有适时、适度、适合的奖励,才能实现这一目的。
孩子的习惯是要养成的,孩子的兴趣是要激发的。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习惯并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,则需要家长老师调动智慧的头脑、寻找有效的方法。相信真爱孩子的家长,一定会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。相信智慧的老师,一定能发现更多灵活多样的激励策略。
版权声明
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,仅代表原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,文章仅供学习观摩,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。
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@rediffmail.com,我们将及时处理。本文地址:http://www.15033.cn/zwtc/duhougan/2016-09-01 081818/453567.html